文/蓮生活佛盧勝彥
據我所知,龍樹菩薩及南傳的覺音三藏,均指佛陀的說法,有四種「悉壇」理趣:
一、世間理趣。
二、為人理趣。
三、對治理趣。
四、第一義理趣。
對於這四種理趣,在價值上,只有「第一義理趣」才是究竟的,而前三種理趣只是方便,並不是究竟的。
於是,在釋迦牟尼佛現全身之時,我就問了一問。
我問:
「難得佛陀現全身,就讓我盧師尊,問一問四種理趣吧!」
佛陀答:
「你是明白人,這一問,可就委屈你了!」
我說:
「我為眾生問,不為自己問。」
佛陀說:
「那你就問吧!」
我問:
「什麼是世間理趣?」
佛陀答:
「無是非。」
我問:
「什麼是為人理趣?」
「無善惡。」
我問:
「什麼是對治理趣?」
「無對錯。」
我這一聽,知道這就是第一義理趣,原來前三種理趣,全為了第一義理趣才出生的,這樣一來,理趣與理趣之間,就沒有所謂的「異」及所謂的「同」。
我也覺得,當今的佛教界,全在「世間理趣」、「為人理趣」、「對治理趣」下功夫,如果全在這方面下功夫,忘失了第一義理趣,佛教就失去了價值。
佛教本身的價值,最最重要是在第一義的究竟。
這是不變的。
所以「世間」、「為人」、「對治」只是教導眾生的手段及工具而已,是凝聚眾生的方法,像慈善、濟世、醫療、教育、人文、社會,都是度眾生的方便。
在前三種理趣之中,如果加入第一義理趣,我個人認為,這才產生了佛教的價值,否則,是失去意義的。
如果「世間」、「為人」、「對治」,而無第一義究竟,「孔子」就是「佛陀」了!
我憂心的是,佛教如果全在慈善、濟世、醫療、教育、人文、社會下功夫,也就是完全入世了。這和基督教、天主教又有什麼不同?
佛陀的教法:
「以第一義理趣為究竟!」
這才是佛教的價值。
我問:
「世間、為人、對治與第一義如何分?」
佛陀答:
「前者一時方便,後者萬古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