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創作

「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是佛法「空」和「有」的橋樑

文/釋蓮到法師

佛教兩個理論支柱,一是「緣起性空」講空,另一是「發菩提心」講有,分開來討論「空」和「有」大家都有一番大道理,但若問及如何從「緣起性空」生起「發菩提心」的念頭,或如何從「發菩提心」轉入「緣起性空」的理念;這可能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但卻是學佛行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筆者今嘗試著以「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作為「空」和「有」之間連接的橋樑,提供各位參考,其理由申述如下:

傳統的家庭教育,傳統的學校教育,傳統的社會教育,傳統的思維方式,全部奠基在「利益共同體系統」上。站在利益共同體系統,我們是你、我、他獨立的生命個體所組成的。

任何「個體」在「利益共同體系統」內,「針對某一事件」的發生,當這個體從中獲得「較多的利益」時,則解讀該事件為「善」;當這個體從中獲得「較少的利益」時,則解讀該事件為「惡」;當這個體認為從中獲得利益的分配,覺得「很公平」時,則解讀該事件為「對」;若這個體認為從中獲得利益的分配,覺得「很不公平」時,則解讀該事件為「錯」。

六道輪迴的「因」來自於「愛、恨、情、仇」,而「愛、恨、情、仇」是源於個體對該事件「善、惡、對、錯」的執著。

執著於「善」而易生「愛」,執著於「惡」而易生「恨」,執著於「對」而易生「情」,執著於「錯」而易生「仇」。

在利益共同體系統內的每一個體,針對系統內不同時間,發生相同的事件,當解讀該事件是否為「善、惡、對、錯」時,可能因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會不同,所以解讀是變易的,是無常的;對相同的事件,對不同的個體,他們的解讀沒有一定和統一的共識,所以解讀是虛幻的;因此事件的解讀是「事件的屬性」,而非「事件的本性」。

個體的任何屬性,皆是針對發生的事件去解讀,個體的屬性是和事件的屬性是一致的,所以「個體的屬性」也是變易的,也是無常的,也是虛幻的。

一般人常誤認「個體的屬性是本性」,所以誤認屬性是不變的,是恆常的,因此執著於屬性;每一個體依自己無法放下的「業|是對自己參與的事件的執著及對事件所做解讀的執著」,個體依「業」在六道輪迴,永不止息。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諸惡莫作,可避免墮入三惡道。眾善奉行,可升三善道。自淨其意,指實踐前兩項,但又不執著,會升至四聖界,不再退轉,永不輪迴,除非乘願而來人間。前三項就是整個佛教的大綱。這四句偈,被定名為「諸佛通偈」。

因行者了解「個體的屬性」是變易的,是無常的,是虛幻的,就不會執著於個體在事件中善、惡、對、錯的屬性,也就不會產生愛、恨、情、仇的念頭,可以幫助行者產生「出離心」,看空看淡世間事。但行者要進入四聖界除了必須實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且還要不執著於實踐這兩項。行者若有出離心,很容易實踐諸惡莫作,但卻很難升起眾善奉行的念頭,更談不上實踐眾善奉行了。

發菩提心:

慈是給予眾生快樂,

悲是拔除眾生痛苦,

喜是很高興做慈悲之事,

捨是平等施捨自己所有去做慈悲之事。

奠基在什麼基礎上,行者會生起菩提心?上面我們已經討論「出離心」是很無法生起菩提心的。

即然個體的「屬性」是「虛幻的」,無法生起菩提心,那麼我們接下來探討個體的「本性」,察看本性是否會生起菩提心。

「虛空」是非常特別的個體,因為「虛空」是「空」,無從變易,所以沒有屬性;又,因為「空」的本性就是不變的、恆常的,所以,「虛空的本性」可以被簡稱為「空性」。

因此對於虛空而言,「空性」可以是「虛空的屬性」,也可以是「虛空的本性」。

「佛的本性」簡稱「佛性」,因為「佛的本性」是不變、恆常的;「虛空的本性」簡稱「空性」,「空性」也是不變、恆常的,所以「佛性」一定也是「空性」。

「人的本性」簡稱「人性」,如果沒有事件的發生,「人性」本來應該是不變的,恆常的,但往往人們因為都是從事件中看到「人的屬性」,誤認「人的屬性」為「人的本性」;因為「人性」本該是不變、恆常的,而「虛空的本性」簡稱「空性」,「空性」也是不變的、恆常的,所以「人性」一定也是「空性」。

由上面的討論,我們了解個體本性一定是「空性」,但我們無論試著用多大的想像力,似乎很難想像,發菩提心的「有性」是如何從緣起性空的「空性」中成長出來。反之亦然,我們很難想像緣起性空的「空性」是如何從「發菩提心的「有性」中成長出來。

筆者的猜測:利益共同體系統的「緣起性空」是可以和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的「無緣大慈」連結起來,而且利益共同體系統的「發菩提心」是可以和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的「同體大悲」連結起來,理由如下:

在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你、我、他是心、肝、肺相依的器官,每一個器官功能不同,但重要性相同,沒有差別,這是「無緣大慈」的基礎。這和在利益共同體系統,你、我、他是獨立的個體,「緣起性空」的你、我、他,因為指你、我、他都是空性,沒有差別,也就是說你、我、他的重要性相同,沒有差別。

在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每一個器官除了保持自己功能的正常外,關懷幫助功能異常的器官其功能恢復正常,所有器官分工合作使整體生命昇華,這是「同體大悲」的基礎。這和在利益共同體系統,每一獨立個體的「發菩提心」是沒有差別。

從上面的討論,站在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每一器官自然而然的同體大悲,「向上」和利益共同體系統,每一個體發菩提心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相連結。站在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每一器官自然而然的無緣大慈,「向下」和利益共同體系統,每一個體的緣起性空之空性相連結。

結論:綜合上述的討論,似乎可以肯定只要將我們的從站在「利益共同體系統」的心態轉移到站在「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態系統」的心態,佛法的「空」和「有」就能夠被這座橋樑連接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