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上師文選

守於道的法則,是獲證無上自由的最快速者。
文/蓮曉上師


在天地間的飛翔,天地的規則就是戒、法度。
三界眾生受限制,也是自然界理所當然的部分。
規則看似是人定的,其實是人領悟到天道之後,才定下來的。歸根到底,不是人刻意的。
人不能無法無天。
要衝出地球的勢力(引力)範圍,如果你還不是科技上的「太空人」,具全了所有保護:
太空中沒有空氣可活。途經大氣層時會被徹底銷毀。在極低氣壓之下,氣壓瞬間可以讓身體裡的液體沸騰。
要活,就是要守「戒」,即要具足技術、訓練和裝備。

佛法的「清規戒律」都是依天道的運作法則而定的,核心法則也是連教主也修改不了的。
孫大聖為什麼不能隨他所想的自由?
因為他雖然在護持正法之中,但平等悲智之心還有待提升,爐火尚未純青。
他的「愛恨分明」,在人間的某些思想體系中,是被公認的「道理」:
對其自認為「正」的,則愛;自認為「反」的,則恨。
凡世間一直就是這樣:
怨恨、貪愛交纏好深,沙石、花草相爭失控。

佛菩薩的原則是更高更完整的:處處慈悲智慧雙運,空性而圓融。
表現方式既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剛怒目。
正法也需要孫弟子等眾,以「嗔」的形式來加以協助維護。
然而,
心:不是心動、心迷的「嗔」。
法:「嗔」的形式也要恰當、有分寸等。與慈悲、智慧、空性完全合一。
否則,便要接受更高境界者的管束。
所以,孫大聖額頭被上了金剛箍,由唐大師以緊箍咒來實施管理。
貪要悟能(能守八戒),戒能熄貪欲火。
癡要悟淨,淨能生慧。
瞋要悟空,空能化去瞋的衝動。
孫悟空有一定的正見智慧與比較厲害的神通武功,可以管八戒與沙僧,降魔伏妖;而緊箍咒則管孫悟空。
那麼,誰管唐大師呢?
這是他依根本傳承(真理的人格化,即報身、應身)以及真理的證悟(遵從法界呈示的法則與佛的「三不能」)的自律性而自管(天管、道管、佛性管)。

七、八年前,有兩位來者問筆者:你們盧師尊賜封上師是不是隨心所欲的?
筆者脫口而答:是在真理前提下的「隨心所欲」。
聽者無語。有點驚訝。筆者沒有選擇不答,或者以一般化的否定或辯解來回答,而是順著他們質疑與理解的角度來回答。
如果不是順著這個角度,問者有可能會認為筆者不理解他們(有「某種道理」)的想法。
所以回答問題,要準確,也須方便。順應其角度,而回歸正見正解。
有說,平時須要對佛法理解透徹,才能八風考問,一以貫之。
這樣,才不會一時是佛法,一時換個角度、換個方式而受考,答的又不是佛法了。
附帶說一句,凡人若有機會看到「無上甚深微妙法」(武則天偈)的極樂世界,會頓時傻了眼,才明白什麼叫做真理之下的「隨心所欲」。
(注: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據說她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六卷。今存詩歌僅四十餘首。)

受用大,自主能力須越強。
自由度多大,也有環境因素影響:身處何時何地,或時代不同,情法理也會有所不同……
必須智慧與方便交運。
冬日點了火,能溫暖;夜時點了火,能光明。
火能利,也能害。
人在這當中的「自由」,也須防火之害,須花時間與空間等去管住它,因而也少了些許「自由」。若疏忽或者使用錯誤,便見其害。

管理上合於情法理、合道的「限制」,反而是仁慈的。
沒有唐大師合於情法理、合道的管束,眾徒不可能證得果位。
人王也不能為所欲為,水可載舟也可覆舟。
成佛,還須遵從秩序。
自覺就是秩序。自覺時,秩序也是空。
法界呈示的法則「有深有淺」。
覺悟者最瞭解透徹。覺悟者身邊的也不一定瞭解、或者不完整瞭解。
所以宇宙的遊戲當中,講「權威」也有道理。一般(正常)而言,人民聽命於人王,人王須請教法王。
地球人間的管理上,在凡人的角度而言:
人王是主,法王是客;但在真理上,法王才是真主。
又如在龍宮,宮中大小事務是龍王管,不是法王管的。
總經理管行政(形而下為主),董事長管大方向(形而下與形而上)。
凡人並沒有隨心所想的「自由」,和尚、行者似乎「自由更少」。
然而,一旦成道,與道合一,就回歸到真正最無上的「自由」。
一切世俗所認知的自由,都不過是大象抖落的塵埃而已。
依從根本傳承指引下的守戒,是向著真正最無上「自由」中前行的最快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