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接(朱鍾勛 醫師)

◎醫學保健

退化性關節是關節軟骨受到過度的磨損而產生的,當關節軟骨所承受的磨損超過一定的限度之後,它本身便開始產生裂縫,之後,其下的骨頭便會暴露出來而引發一系列的反應。
有關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大部分學者相信是由關節面持續受到外力磨損而產生的一種修補過程,只是這種修補過程會造成骨刺的形成,膝蓋關節的腫大、變形,周邊韌帶鬆弛而使得膝蓋關節不穩定,更加重磨損程度,如此惡性循環,使患者苦不堪言。要預防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之發生,便要從打破這種惡性循環著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關節面不要繼續磨損。
有人在患了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後,聽從別人的建議去爬山,結果越爬症狀越明顯,原因就在於爬山會大大增加膝蓋關節面的受力程度,使得磨損加速進行,關節因此退化得更快!關節是支撐人體活動的部位,關節功能良好,人生是彩色的;關節功能盡失,人生是黑白的。
關節不斷活動,軟骨的表面也會不斷受到磨損,一旦軟骨成分散布在關節間,對關節內側的滑液膜造成刺激,便產生分解磨耗物的酵素,對滑液膜造成刺激而生疼痛,導致腫脹、發熱、積水等發炎現象。此外,這種酵素還會分解正常軟骨,直到其破壞殆盡後,兩軟骨相磨產生骨刺。
哪些人容易得退化性關節炎
一、五十歲以上之老年人
二、肥胖者(尤其是婦女)
三、常待在冷氣房的人
四、骨質疏鬆症者
五、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
六、運動家
七、經常蹲著做事的人
八、曾受關節外傷者
九、家族有人罹患此症者
退化性關節炎五步驟
一、膝關節或手關節無力
二、痠痛
三、紅腫
四、變形
五、開刀
(備註:開刀前請慎思,或許可找到免開刀的方法)
膝退化性關節炎
上了年紀,漸漸膝痛、蹲屈不便,上下樓梯感到吃力、晨間關節僵硬……,這多半就是膝關節開始退化了。每一個人的關節都會退化,只是有人退化早或晚而已。全身的關節也都會退化,但一般在身體負重的關節,如:膝關節、腰椎關節、髖關節、頸椎關節較常發生;關節的退化與性別、年齡、基因、女性荷爾蒙、體型、工作的型態、運動、受傷(如骨折後)……都有關係,這一點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原因,大大的不同。
女性較男性多,女人停經後不僅骨質會流失,關節也會退化。目前認為關節的退化始於軟骨的「耗用與磨損」;軟骨有如塗敷在硬骨表面的一層「釉」,有保護、滑潤關節活動及分散關節壓力的作用。
一旦軟骨磨損、受傷、軟化以至於崩潰、破壞,則關節會一路不可逆的先是疼痛、僵硬、終至變形、功能喪失,這就是退化性關節炎。近年來,如何營養、保養、早期修復軟骨的損傷,比後期的人工關節置換,更受到大家的重視;有多項研究指出關節腔內較低的含氧量與較少的自由基介入,對關節軟骨的修復與存活有利;研究者在關節受傷後,注入一種酵素,刺激軟骨細胞本身產生抗氧化劑,來防衛本身,提昇存活率。
依軟骨損害的程度,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四期。第一期還只限於軟骨軟化、磨損的階段,此時X光可見關節腔變窄,但臨床上已有關節疼痛等症狀。第二期軟骨已有破裂,但還沒有裂穿,第三期則整層軟骨都已裂穿、潰壞,軟骨面已不平整,X光上已可見贅骨(骨刺)增生等情形,第四期則關節面軟骨已不堪使用,關節的活動已是硬骨磨硬骨了。
通常,對早期(第一、二期)關節炎治療是以保守的藥物治療或適量運動為主,不傷胃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一些口服或用關節注射的軟骨潤滑、滋養藥物,也有減少疼痛、減緩關節退化進行的效果。
但基本上,都屬於「買時間」的治療;一旦關節退化厲害,進入第三期末,甚或已進入第四期了,此時軟骨已破壞殆盡,整個關節外觀甚至都會變形、浮腫……,舉步維艱,保守治療此時已無效,則應當機立斷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才可回復較好的關節功能與生活品質。
由於人口的老年化,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健康的重要議題。平日生活起居注重關節保健,不體重過重,不過度勞動;運動時做好暖身、穿戴護具、減少受傷。上了年紀,不逞強打球、跑跳,也避免過度蹲屈、爬山,平常多DIY做做大腿前肌(股四頭肌)的肌力加強運動;有症狀時,適時求醫,庶幾才能防範退化性關節炎的過早發生與過快惡化。
維持關節軟骨的健康狀態和及時修補受傷的軟骨是避免退化性關節炎來折磨的不二法門。健康的軟骨需要三種東西:第一、作為潤滑和滋養的水分。第二、吸收並保持水分的「蛋白多醣」(Proteoglycan)。第三、固定蛋白多醣在適當良好位置的「成膠質」(Collagen)。
軟骨保護或病變修飾劑
一、葡萄糖胺(Glucosamine)幫助重建損傷的軟骨,改善疼痛和回復功能。
二、軟骨素(Chondroitin)減少疼痛和增進功能。抗發炎效果。
三、綜合維他命,內含維他命A、C、D、E、硒、鎂、鋅、銅和硼。維他命E400-1200IU/day有輕度抗發炎效果。維他命C支持結締組織,流行病學和未控制研究建議有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