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中醫

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序

■文 ∕ 黃志 中醫師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是我國東漢末年一位偉大的醫學家,因醫術高超,醫德高尚,被後世稱為,「醫聖」。生於二千年前,南郡涅陽人。(今河南省南陽市鄭州)官至長沙太守,後世又稱他張長沙。好學多才,博通群書,學醫同郡張伯祖大夫,盡得其傳。醫名大振,當時稱為上手。

他撰寫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流傳於世,後世把他著作奉稱為中醫學之經典!

著作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藥成就,他「勤求古訓」刻苦學習,秦漢以前的醫學經驗理論「博采眾方」,收集當時存在的諸家經驗方劑,並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寫成巨著。

在成書年代,建安年間,當時社會戰亂連連!人們生活顛沛流離,瘟疫流行,天災不斷,他家族幾百口人,不到十年間死了三分有二,所以立志,學醫以救蒼生!

略說明何為「傷寒」,是外邪引起的疾病,似今天流感冒,傳染病之類!

西醫所稱之「傷寒病、副傷寒」等傳染病,不是同一種病。

下文引用已故傷寒大醫學家胡希恕先生之言:有人問,傷寒方雖驗,但為數太少!現存世只有(112方)又何足以應萬變之病?

誠然,病症多變,若為每証各設一方,即多至千萬數,恐亦難足於用,須知傷寒經方雖少,但類既全而法亦備,類者||即為証的類別,法者||即適証的治方,若醫者於此心中有數,隨証候之出入變化,或加減或合方,自可取用不盡,我久於此道,所述概屬親身體之會,不敢有所虛構,以誤後人。

這位大醫家之言,可知《傷寒論》一書,以包含治萬病之方,更方藥少而精,效如浮鼓,換言之傷寒一書之偉大!是中醫寶典。

某日翻開舊書(新版一般沒有),發現《傷寒雜病論》的序言,雖然成書近二千年前了,但其序言之內容言,古人與今人無異,也蘊含非常深厚教育有參考意義!

序言對現代人社會,亦有啟發作用,由於原文比較古奧,筆者試將它撮要為白話文:

 

我(指張仲景)每次看到秦越人(戰國時代名醫,即扁鵲,替齊侯診病的記載!都深深為他的高明醫術而讚歎不已,但現在的人(指東漢末年人),卻不去研究醫學,學習醫術濟世及保護本身的健康,延長自己的壽命,而只知道競逐權勢及尊榮,孜孜不倦,無非為了名和利,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

如果忽視了做為根本的身體健康,所有尊貴地位和權勢、財富,正如沒有了皮和毛一樣,怎能生存呢?

人們一旦患了嚴重疾病,危及生命!才知道大禍臨頭,驚慌震慄之下,只好低聲下氣地去尋求醫治的辦法,甚至不惜求神問卜,(那個時代還是巫醫不分)祈求上蒼的憐憫,慌亂之中,更將自己寶貴的生命,委託於市井庸醫,任由他們任意擺布及胡亂處理,直到死亡,變成幽魂野鬼,仍然只知道哭泣,這是多麼慘痛的事啊!

所有人都這樣沉迷權勢及名利,而不珍惜最寶貴的生命!既然把生命看得這樣輕賤!試問那使獲得了權勢及名利,又什麼用呢!

如果大家都進而不知愛人,退而不知愛己,一旦生命遭遇災劫,身處險境,尚蒙蒙昧昧,懞然不覺!愚蠢得像遊蕩的孤魂一樣,多麼可悲!

世俗的人為了傾慕浮華!不去鞏固自己的根本,為了物欲而忘卻本身的安危,其處境就像站立在薄冰上一樣危險……。

 

以上是醫聖張仲景批評當時的人捨本逐末,為了競逐虛榮而罔顧本身安危,一旦患上重病,才驚慌失措,真是一針見血的醒世箴言!

近二千年後的今天,對人們的這種生活態度仍然一樣,有些人以為只要擁有金錢,就可以買到健康,如果是頑疾,也是於事無保的,君不見有多少患者花一生積蓄,有些還欠下一身債務,去醫治,結果生命也沒了!錢也沒有了,不要以為只要肯出錢,就一定會有高明的醫生來挽救自己的生命!但事實上,不論貧富,有權無權,面對疾病及死亡,就算有億萬家財,或總統與皇帝亦毫無例外。到這個時候,權力與財富都已經成為無意義的東西了!所以在工作之餘敬請大家也要保養身體,注意健康!

    (寫作有參考前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