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香港地區

「漫談科學與佛學」講座-前行空間是無盡的

■文∕蓮花靜儀助教

 

溫哥華〈普陀堂〉 二○一九年四月份「寬講心靈」系列對外講座:

「漫談科學與佛學」,在蓮花少東上師、釋蓮一上師帶領下,再度在〈普陀堂〉繼續匍匐前行 。

 

「人生意義」|

釋蓮一上師先引述一位慈善家之座右銘:「人,為自己活著,很緲小,人,能為國家、社會、他人活著,很有意義」。

錢,是屬於中性。運用得宜,可以助人,運用不當,會為自己帶來禍害。

人要活在當下,想做的事情不要遲疑,時間不等人。

人如果有宗教信仰對人生有幫助,宗教是屬於心靈、精神上的生活,在有煩惱時,可以處理不開心之情緒,在人生觀上有所改變。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是 |

 電腦。 超音速飛機。

 抽水馬桶。 電力發明。

 …。

哪一項發明,會排在英國著名雜誌|《焦點》,評選世界上最偉大的一百項發明之榜首?

榜單公布後顛覆了當時的「社會觀」、「價值觀」、「人生觀」,統稱為「毀三觀」。

答案是:抽水馬桶。原因是所有社會階層也能受惠,因為整體衛生環境改善,防止疾病蔓延。

蓮花少東上師以抽水馬桶之發明,能利益個人而至大眾,並引申出他個人對「佛學」功能的論點。

少東上師認為「佛學」之功能,是在於利益、幫助所有人類,是整體性的,完全沒有社會階級,貧富差異的分別。

 

「科學」|

科學(英語:Science,希臘語: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自然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科學活動所得的知識是條件明確的、能經得起檢驗的,而且不與任何適用範圍內的已知事實產生矛盾。

 

「佛教」|

佛教(英語:Buddhism),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和印度邊界間靠近尼泊爾)。

創教者為釋迦牟尼佛,一般尊稱其為「佛陀」,「佛陀」義為覺者、覺悟者,廣義上也包含三世諸佛。

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神佛的宗教,比起其他宗教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

佛教之宗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重點在「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等同意念清淨,由心態決定人生之高度。

而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可詮釋為不同之空間,天人–神仙,地獄–醫院,餓鬼–形相與埃塞俄比亞饑民形似。

 

「真實的佛學」|

蓮生活佛盧勝彥師尊認為,以禪宗的方法,可以明心。

憑藉修持聞、思、修可以明心。再以密教的方法,拙火定、光明打開五輪,可以看見佛性。

所以明心跟見性,就是真實的佛學。

「聞、思、修」 三慧學,是學智慧的方法。

「聞」,多聽善知識的開示。

「思」,思考人生之目標。

「修」,思想及行為上之改變。

修行人在非佛教徒的角度,可以理解作為人生之圓滿、人生之目標、理想而前行。

 

「宗教的枷鎖」|

所有物理學家,證明了任何一個定律之後,都會保持一個態度:「這個原理、定律,是可以被推翻的。」早期的那些科學家,像伽利略、哥白尼,為了追求真理,跟當時的羅馬教廷起了衝突而被判刑。

哥白尼的學說「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義大利人布魯諾,出版了「無限宇宙論」「Dell infinito Universo e Mondi」,書中明白地主張:太陽是眾多的恆星之一,地球亦是行星之一。更主張人類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的。

這種主張與當時教會對《聖經》的解讀起了嚴重衝突。結果布魯諾於一六○○年被判火刑,在羅馬被當眾活活燒死。

 

「佛教的宇宙觀」|

佛教的宇宙觀與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

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以基督教為首的宗教桎梏,昂然前行,但是佛教的宇宙觀與現在科學地發現越來越吻合,並對未來的科學宇宙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佛教中之「卍」圖案代表星雲、宇宙的恆常轉動,衍生佛說之無常。

佛教對銀河系(娑婆世界)之詮釋,與安太歲論,木星之運行軌跡吻合。

佛教對宇宙現象的描述,散見於大小乘的經論中:【大樓炭經】、【長阿含經】、【起世因本經】、《大毗婆沙論》、《俱舍論》、【大方廣佛華嚴經】、《瑜伽師地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等等,由這些經論使我們知道,佛教對宇宙現象的重視。

 

「微生物論」|

釋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說,這杯水中有八萬四千個眾生存在:佛觀一碗水,八萬四千蟲。

不用顯微鏡就看見了水中的無數微生物。由此可以顯示出佛陀在二千七百年前擁有科學觀。

楊振寧,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經在「科學與佛教」文中提出:「可能現在人要問了,二千五百多年前,沒有任何現代科學,怎麼對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千禧年科學之父: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科學與佛學之分別,是理性邏輯思維,與感性唯心之調衡。純理性流於冷酷,而感性則流於衝動,故需尋找平衡點。

蓮花少東上師認為科學首要以利益人類為大前提。早年英國之瘋牛病緣起,便是只利益商家,缺乏佛教之大悲心的典型實例。

 

「迷信」|

迷信(英語:Superstition)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說。

大眾普遍迷信科學而沒有深究,美國印第安納州人民聖殿教,及台灣飛碟會之崛起及興衰,便是箇中表者。佛教之正知正現,個中重要意義,絕對是不可言喻。

 

「何謂學佛」|

蓮花少東上師解說,學佛,就是安心法,解脫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迷信嗎?」|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

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

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最後,蓮花少東上師以將來你老了,指望誰?聽聽一群老人的實在話…,給與會大眾一個思索的索引。

一個學術性濃厚的講座,在意猶未盡的氣氛中結束。聽眾在茶聚交流時段中,向二位上師請教佛理、安心法門等等疑問。尤其是,大家更是熱切期待著下次再度的「寬講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