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的「五法宣言」

文/蓮生活佛盧勝彥

第260冊《天上的鑰匙》

 

我先說明:

佛陀的僧團,最早是沒有什麼戒律的,後來是比丘們有了過失。

一個過失,制定一條戒律。

如此累積下來,就成了愈來愈多的戒律,因此而成了戒律學。

我個人了解。

守戒才能定。

守定才能慧。

守慧才能光。(光明)

守光才融入。

所以,佛陀說:

「戒、定、慧是三無漏學。」

我個人認為,這是成佛的三個階梯。

我們也曉得,佛陀的弟子「提婆達多」與佛陀的關係非淺。

一、他是佛陀的堂弟。

二、他是「耶輸陀羅」的弟弟。

初期,提婆達多在僧團,以梵行(清淨行)為生,是一位優秀的修行人。

舍利弗稱讚他。

他的人緣比舍利弗更好。

到了中期,他證得世間神通,也出了名,有人說,佛陀有三十二相,提婆達多有三十相,這可證明,他的成績不錯。佛陀授記,未來成佛,佛號是天王如來。

到了後期。

世間的名聞利養侵蝕了他的心。

嫉妒佛陀。

想領導僧團。

最後竟然想殺害佛陀。

破和合僧。

僧團分成二派。

提婆達多最終得了報應,下了地獄。

提婆達多曾制定「五法宣言」,來對付佛陀,這「五法宣言」是:

一、比丘要住山。

二、比丘要穿糞掃衣。(從墓場及垃圾找來的破布)。

三、比丘要乞食為生。

四、比丘要睡樹下、塚間。

五、比丘不得食魚或肉。

這些戒律有沒有錯?

我答:

「無錯!」

但,這是新出家眾,守戒的訓練,屬世俗諦的戒律。

然而,年老的佛陀早已得出世間諦,是不為「戒守」的成就者。

佛陀住竹林精舍、給孤獨園。(豪宅)

佛陀穿錦衣(龍袍)。

佛陀受弟子供養,吃餐。

佛陀佩金戴玉。

(這都是弟子的供養,佛陀接受了,佛陀此時已是等同無差別)

提婆達多以這些理由來抨擊佛陀,貶低佛陀,贏得僧眾的支持。

佛陀外出。

他坐佛陀的法座。

佛陀的衣飾。

他拿來穿戴。

提婆達多得到「阿闍世王」的支持。

分裂和合僧。

造成了僧團最大的分裂。

我個人如此認為:

世間人是有分別心的,要修到無分別心,甚難!佛出世間,已無世間的表相,這個才是真諦。(我說的,聖弟子能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