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上師文選

文/蓮翰上師─【真佛禪門淺窺】
香嚴智閑禪師,青州人,在未開悟前原是百丈禪師的弟子,他天資聰敏,學識豐富,博覽經書,問一答十,機鋒甚利。百丈禪師圓寂後,他仍未能開悟,於是事師溈山靈祐禪師座下求法。
溈山禪師知道他是大法器,見他久未開悟,就開導他:「我不想知道你心中有多豐富的知識,我只是問:你未出娘胎、不能辨別東西之時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香嚴不能答。回房後日夜苦思苦參,翻遍所有經書,和查閱各方祖師高僧的語錄,都找不出答案。
當他又見到溈山禪師時, 香嚴只好說:「師父,我尚未有答案,不知道說什麼好?請您教我!」
溈山說:「我若把答案告訴你,那是我自己的心得,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香嚴感到極端沮喪,以為師父不想教他,於是燒掉了自己所有的經書,說:「鑽研這些經書有什麼用?畫餅不能充饑,今生不學佛法了,不如做個平凡的行腳粥飯僧吧!」從此辭別溈山禪師,躲到南陽香嚴山住下來。
直至有一天,香嚴和尚挖土種豆子,鋤頭彈起一塊石子,恰好「啪」的一聲響亮,擊中旁邊的竹子,他大聲失笑,頓然開悟了!
他急忙回房沐浴,焚香遙拜說:「師父,您對我大恩大德,勝於父母。如果您為我說破了這個秘密,那有今天的開悟?」
於是他寫了一首開悟偈: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治;
處處無蹤跡,
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
咸言上上機。
香嚴禪師鋤土時,於無意識的狀態下擊中了竹子,在一聲響亮的一剎那,頓然忘失了一切見聞覺知,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全部一時斷滅,進入一種不可思議境界之中,頓悟到「父母未生時的本來面目」,豁然大悟。
香嚴禪師的開悟偈,意思是說:在偶然的一擊之下,忘失了一切的見聞覺知,並不須要假借刻意的修持,在尋覓真如的過程中,處處都沒有蹤跡,原來卻在所有聲色之外見到它的威儀,古今十方的悟道大德,都說這就是最高無上的玄機了。
此偈的重點是「忘所知」三個字,此是關鍵所在,香嚴禪師的悟境已經寫得非常清楚明白。
讓我們從聖尊蓮生活佛的文集來契合「忘所知」的妙諦,且讀蓮生聖尊《天邊的孤星》第三十九頁:
我告訴大家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意識界、無眼界。
無無明、無無明盡。
無老死、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無得。
無罣礙、無有恐怖。
我在這裡試問大家:
「這些全是無,請問,真實心是什麼?這樣子的問是非常直接了當的,請問是什麼?快說,快說,再答不出來,就要打屁股了。」
聖尊又在《送你一盞明燈》第三十七頁中寫道:
不是風動—如果是一位無「觸覺」的人,他絕無法感應到風在動。
不是幡動—如果是一位無「視覺」的人,他同樣對幡動毫無感覺。
能夠感應到「風動」、「幡動」,全是我們每一個人「心」的作用。
你以「見聞覺知」,才能知道「風在習習的吹」。
你以「見聞覺知」,才能知道「幡被吹的颺揚」。
這全是「見聞覺知」的作用。而「見聞覺知」是什麼?
答案是:
「心」。
由聖尊的文章可領會到:香嚴禪師忘失了一切見聞覺知,斷滅了心識的作用,真實心自然顯現,確實是一把開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