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蓮鳴上師

在講「四念處」之前,先略說佛教的歷史。在二千五百五十七年前的佛陀時代,當時並沒有宗派的分別,也沒無所謂的上座部、大眾部、大乘、小乘、金剛乘、藏密,佛教就是佛教,當初的佛教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原始佛教」,當時的語言以印度語為主。

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一百年,有個大天比丘,他是大眾部的創始人,他提出對阿羅漢餘習和證道機緣的五種說法(大天五事),因此才形成了宗教分裂。為什麼會有部派的分別呢?那是因為地區、環境、文化、習慣、語言和當地原本信仰等種種因素,才產生了不同形式的改變。

改變的重點在哪裡呢?就是在於「戒律」的不同。上座部認為佛陀傳下來的戒律是不可更改的,大眾部認為因為地區、文化性不同,只要不偏離「五戒」,都可以更改,譬如佛教傳到中國,因中國北部天氣比較寒冷,如果像小乘不穿鞋、不穿長衫,人是會凍死的。

之後,上座部分成十八個部派,大眾部分成二十一個部派,當中的語言、文字也都不同。佛法由上座部(也就是小乘佛法)慢慢南傳,到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以巴利語為主,叫做「南傳佛教」。佛法由大眾部傳到中國、蒙古、雲南、日本、韓國、西藏、香港,叫做「漢傳佛教」,用的文字是漢語,也就是華文。為什麼叫做漢傳佛教呢?因為佛教來到中國是在兩千年前,那時候的皇帝是漢明帝,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就是〈白馬寺〉,是中國官方營建的最早佛寺,所以叫做漢傳佛教。

其實,小乘佛教有不認同大乘佛教的地方,大乘佛教也有不認同小乘佛教的地方,但,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都有共同的信仰—《念處經》,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四念處〉,它是佛法修行的中心。

四念處出自於《念處經》,其方法就是用心念去觀察以下四個方面: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進而改善我們對於貪、瞋、痴的執著。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曾經說過:「這世間有一個法門,可以解決眾生一切的煩惱,就是在行、住、坐、臥中保持清淨,這個法門就是四念處。」大梵天王聽到這個四念處,馬上向釋迦牟尼佛請法,並請佛住世、大轉法輪。大梵天王為什麼要請法?因為釋迦牟尼佛講完四念處,祂就想要入涅槃了。可見這四念處的重要!

當然,有人因緣未到,只求家庭圓滿、求平安、求工作、求姻緣、求金錢,沒有想到要身心解脫,但沒關係,只要現在聽到四念處,種下出離的因緣,到了因緣成熟之時,你就可深入佛法。

一、觀身不淨:觀察身體是不清淨的。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認為「黃金(糞便)」是不乾淨的,所以,我們不會在廁所裡面供佛。其實,我們用心去仔細想一想,那廁所裡不乾淨的東西是從哪裡來的?這「黃金」就是從我們身體出來的,真正不乾淨的是我們自己,廁所只是空間。

有句話說:「心淨國土淨。」如果你的心不清淨,去到任何地方都是不清淨的,所以,我們要破除自己的「身見」。為什麼身體是不乾淨的呢?我們仔細分解身體—有血、有膿、有口水、有鼻涕、有尿、有屎……,仔細分解我們身上的地、水、火、風,你會發現身體是不乾淨的!所以,就有了「白骨觀」的法門,「白骨觀」就是對治我們對於身體、美色所產生的欲望,藉此破除財、色、名、食、睡的欲望,不起貪戀,同時放下對自身的執著。

二、觀受是苦:我們一切的感受是痛苦的根源。

在「觀受是苦」方面,可以分成「身體、心靈」兩個部分來談,又分成苦、樂、捨,「捨」就是不喜亦不苦的中道。當你的身體受到痛楚的時候,你會有痛苦的感覺;當你處在舒適的環境裡,你會有安祥的感覺;當有人毀謗你的時候,你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當別人讚歎你的時候,你會產生開心的感覺。

在佛經裡有說:「縱然珍饈如山,縱然黃金遍地,縱然妻子家人多,你開眼能見,但你閉眼還能見嗎?」當你往生後,你的財產叫做遺產,你的子女不再是你的子女,因為你想擁有,那你就會執著—這是我的金剛鈴、杵,這是我的錢,這是我的房子,這是我的子女,這是我的東西,那也是我的東西……,這個叫「我所」。

因為貪著世間的一切,認為是「我的」,所以你抱著不放;當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往生佛國的時候,你仍然抱住金錢、公司、工作、事業、子女,你不願意往生佛國,所以你會繼續在六道裡面輪迴受苦。

當我們觀察一切感受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感受」是痛苦的根源,即使是樂的感受也是一樣要捨,因為苦、樂是相依的。

在民初的時候,有一個很有錢的人,他有很多田地和工廠,但他喜好賭博,因此輸了很多錢;後來,他發誓不再賭錢,只要賭輸就斬斷手指,結果,還是戒不了,被斬斷手指的右手不能賭,就改用左手賭,到最後,把錢和田地、工廠都輸光了,再也沒有東西可以讓他賭。

後來,他搬到鄉下去做苦工,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當時一些有錢、有地、有工廠的富貴人家就被殺、被批鬥;有一天,那個好賭的人看到贏走他整個身家的人,竟然被批鬥死了,他很有感觸,他心想:「如果當時是我贏了的話,今天被殺的人就是我了。」

其實,命運的安排很奇妙!當你覺得輸了一切時,其實並不一定;當你覺得贏了一切,其實也不一定是如此。這就是所謂的「福禍相依」、「苦樂相依」,所以我們要「觀受是苦」,一切苦、樂的感受,都是苦的根源。

「觀受是苦」是要覺知我們的「感受」是苦的根源,但其實並不是要我們無時無刻都折磨自己,令自己痛苦,而是指「不要貪著世間的樂受」,是要我們要放下執著。如果你有資糧,你要享樂是可以的;你有資糧,你要住好房子是可以的;你有資糧,你要開好車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的資糧不到那種程度,你就不要去追求那種我們追求不來的享受,而資糧條件夠的人,也不要刻意追求享受,或是非得要過高人一等的生活條件來彰顯自己。

                          — 待 續 —

2024年功德主方案 
點此入內 線上刷卡
(單位:美金)

  下載迴向報名專用表 

迴向報名表填完之後請傳送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燃燈paypal註冊的信箱是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敬請同門善信大德注意,以免無法收款!謝謝!

 

「隨喜贊助」、廣告刊登等,請參考下方。


點選「隨喜贊助」進入PayPal 線上信用卡贊助網頁,填寫數量即是您的贊助金額!

 

   

◆其他贊助方法:劃撥、匯票、支票及國外匯款

聯絡我們:

投稿專用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電話:886-49-2312992 分機 362

傳真:886-49-2350140
迴向報名表傳送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贊助索閱一年24期紙本雜誌、變更郵寄地址、或 參加「功德主方案

請洽分機 367

 ◆刊登全彩廣告/賀詞/請佛住世詞,下載廣告確認單。

請洽分機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