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1日 日本京都市  天龍寺

二○○七年四月廿一日,一群弟子隨著聖尊蓮生活佛來到日本京都市〈天龍寺〉,聖尊帶領弟子們入定,出定後,慈悲為弟子們開示:

已經繞了一圈,繞了一圈去〈金閣寺〉拜不動明王,然後又到〈清水寺〉,拜釋迦牟尼佛、大隨求菩薩,然後又到〈天龍寺〉,又去青龍山,繞了一圈。(師母:「師尊神行去了。」)

這一間是禪宗的(說過後,師尊看一看說明書。),是禪宗。(師母:「師尊都還沒看就知道了。」)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溈仰宗、雲門宗。六祖以後,他不再傳七祖,就一花開五葉,溈仰宗、臨濟宗、法眼宗,還有雲門宗、曹洞宗。我跟臨濟宗也是有緣,因為給我剃度的是臨濟宗果賢法師,他一共閉關了十三年,閉關要有恆心,閉關就是要這樣。

吐登達爾吉上師跟我說:「你最好隱居。」他說他只有兩、三百個弟子,就有弟子要害他,所以他教我:「你要去隱居,你那麼多弟子,難保弟子當中有不好的會害你,所以你要跑遠一點,高興就出來一下,然後就跑進去。」他說最好不要出來,因為出來會被害。現在的人心不像古代,弟子做錯了事,師父拿杖打他;現在這樣打一下看看,馬上到法院告你。弟子不像古代哦!還「德山棒」、「臨濟喝」。臨濟要喊:「喝、喝、喝!」德山是用棒子打。(陳傳芳師姐說:「師尊拿棒子一人敲一下,我們肯定不跑的。」)知道啊!就一步登天了!(眾笑)

〈天龍寺〉的楓葉是很出名的,你看那些楓,只要到秋天,就全部變成各種顏色。我們修行人要每一個環境都能夠適應,春有百花,夏天呢?有風,秋有月?不對啊!月亮天天都可以看得到嘛!哦!是中秋的月亮,只要你心淨,就是一樣,天天都是好天。

禪宗有時候不立相,禪宗不是一般的,淨土宗有立相。禪宗一定要禪定、打坐、參公案,看祖師的公案,然後去禪定。去變成自己的身口意清淨;要一心哪!然後,連一心都沒有;要頓悟嘛!不管是漸悟、頓悟,不是漸也不是頓,其實頓悟的是南禪,漸悟的是北禪。六祖是屬於頓悟的,神秀是屬於漸悟的,其實是一樣的,修到最後是一樣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子在菩提樹下參悟。經過十二因緣覺悟出來的,就叫做緣覺;經過苦、集、滅、道,四諦跟四念處悟出來的,就是聲聞,得到聲聞的果;經過修行六度萬行出來的,就是菩薩。把所有一切業的種子全部清除乾淨,然後能夠滅掉你的「思惑」—想念的疑惑,滅掉所有的「見惑」,再滅掉所有的「塵沙惑」,就是世間種種一切像灰塵一樣的迷惑,通通都清除乾淨,就是妙覺、就是佛。所以,解脫道有三果,菩提道只有一果,到了聲聞、緣覺、辟支佛,都屬於解脫,到了妙覺就是成佛了,叫「菩提果」。

祖師常常講:「我看世間人,沒有一個人得到,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個人得到什麼東西。」事實上也是這樣子,沒有一個人得到什麼東西。誰講有所得?根本就是一時的夢幻而已,所以釋迦牟尼佛是悟無所得,斷所有的煩惱。你有房子,也不能算得到房子,因為有一天你也不能住在那裡;你有車子,也不能算得到車子,因為你有一天不能夠開車;你有錢,也不能算你的啊!因為有一天你也用不到。你有子女,好像得到子女,到時候,有一天,子女也不是你的;你有妻子,但是有一天也會沒有。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悟的。

祂開悟什麼呢?悟「無所得」,每一個人都是無所得,因為無所得,就產生平等心。所以我們不能罵人家,因為都是平等。每一個人都是一樣,最後都是無所得。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佛性在,所以都是平等,都是佛,只要你消除了你本身的業障種子跟習性,完全斷得很乾淨,你就成就了,就是這樣子修。我們密教就修身、口、意清淨,漸漸的進入最高的境界—圓滿。

我看眾生就是像演戲一樣,大家都是在演戲。自己孫子當然是愛啦,對不對!子孫都很可愛,但是我是希望說,他將來能夠記得你,那當然好,不能記住你,也沒辦法勉強他,曾孫子就更記不住了,根本也是沒有。有人當了幾任的總統,權傾一時,現在人家把他的銅像通通給打掉,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無所得禪定才叫「禪定」。你知道在禪定,就不是禪定,就表示你還有知覺,你沒有知覺的時候,就是真正無所得。所以「悟」就是悟「無所得」。因為你無所得了,你當然不會去求什麼,就「無所求」;因為知道無所得了,你沒有什麼畏懼,就叫「無所畏」;你既然是無所得、無所求、無所畏,你就不會有所住,因為「住」就是煩惱。因為你有欲望,就叫做「欲望住地」,就是有所住,因為你住在欲望裡。你為了欲望,去做一切事情,這個就是「有所住」,你住在欲望裡。

在色界天,你因為住在禪定的快樂裡,所以你會產生光明,你渴望那些光明,所以還有光明的煩惱。到了唯識,到了最高的識空定,雖然什麼都空,但還有一個「識」存在,叫做「識空定」,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最微細的想念。你還有「想」的「住」,「想」在,所以也有煩惱。那麼,必須要「無所住」,就是說你不住在欲界、不住在色界、不住在無色界,才能夠得到解脫。這個就是「無所住」。

蓮緻上師問:求師尊解釋「不取不捨」的涵義。

答:「不取不捨」就是講,活在人間,我們有這個殼,但是又不住在這個殼裡,你還是有東西在修行,對不對?所以叫做「不取不捨」。「不取不捨」是這樣子,我們並沒有去拿它,但是我們保存它,來追求佛法、來修行,用它來修行,但是我們並不是要取得它,這個才叫「不取」。

蓮緻上師問:師尊書裡說的「不異不一」又怎麼解釋呢?

答:「不異不一」是這樣講:佛性每個人都有,這個叫「不異」,大家都有佛性;「不一」,我的佛性跟你的佛性當然是「不一」,為什麼呢?因為有的沒有進展,你的佛性,你沒有看到,你有覺悟嗎?你還沒有覺悟,所以叫「不一」。其實「不異」,就是說大家都是一樣平等,「不一」就是因為大家參差不齊,並不一定說每一個人佛性都能夠到見性這個境界。每個人修行的境界不同樣,所以是「不一」。又是一樣、又是不一樣,怎麼解釋?就是這樣解釋。佛性是一樣,但是佛性本身講起來,在各人的身上是不一樣,「見道」的層次不同,所以叫「不一」。

一般人都有「住欲界」煩惱,對不對?如果把「住欲界煩惱」解除了,你就到「色界天」;你把「色界天」的煩惱都解除了,就到了「無色界天」;你把「無色界天」的煩惱都解除了,就進入解脫境界─聲聞、緣覺、辟支佛。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佛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佛。每一個人慢慢修、慢慢修,到最後就會成佛。

有些弟子離開了,我認為並不是不好,他走這一條路也是好,有時候,他突然間會醒過來,他也會有開悟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心地很好或者怎麼樣子,心地有時候不好,因為他受了欲望的驅使,所以叫做「住欲界煩惱」,他想得到什麼東西,就叫「住欲界欲望煩惱」。色界天有煩惱,色界天他本身喜歡光明,也有細微的,比欲界的煩惱還要少。到無色界天又比色界的煩惱更少,剩下一個「識」而已。

所以,修行到最後,就是無所得、無所住、無所畏、無所求。將來,你證到平等性的時候,就到第七個境界,第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意根」就是第七識,再進去就是「大圓鏡智」。「大圓鏡智」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再把業障清除掉,就悟了。


←當晚,夜宴時。
一位弟子,拍出蓮生活佛頭頂上方有一大圓光,這圓光中央是「盧舍那佛」。左右是「如意輪觀音」、「虛空藏菩薩」,外圈是「四大天王」。

2024年功德主方案 
點此入內 線上刷卡
(單位:美金)

  下載迴向報名專用表 

迴向報名表填完之後請傳送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燃燈paypal註冊的信箱是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敬請同門善信大德注意,以免無法收款!謝謝!

 

「隨喜贊助」、廣告刊登等,請參考下方。


點選「隨喜贊助」進入PayPal 線上信用卡贊助網頁,填寫數量即是您的贊助金額!

 

   

◆其他贊助方法:劃撥、匯票、支票及國外匯款

聯絡我們:

投稿專用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電話:886-49-2312992 分機 362

傳真:886-49-2350140
迴向報名表傳送E-mail: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贊助索閱一年24期紙本雜誌、變更郵寄地址、或 參加「功德主方案

請洽分機 367

 ◆刊登全彩廣告/賀詞/請佛住世詞,下載廣告確認單。

請洽分機 368